招投标是基本建设领域促进竞争的全面经济责任制形式。一般由若干施工单位参与工程投标,招标单位 (建设单位) 择优入选,谁的工期短、造价低、质量高、信誉好,就把工程任务包给谁,由承建单位与发包单位签订合同,一包到底,按交钥匙的方式组织建设。今天整理分享的问题为:评标委员会经过对商务标和技术标的综合评定后,投标人相互“举报”,招标人怎么处理?
Q:评标委员会经过对商务标和技术标的综合评定后,投标人相互“举报”,招标人怎么处理?
A:招标人应对其“置之不理”。无论匿名或是署名的“举报”均是正常招标程序中不应当出现的现象,是一种“非法干预招标”的行为。对于举报,评标委员会成员一般情况下应当置之不理,不予考虑,才能避免助长投标人相互之间“举报”的风气,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投标环境。招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陈述经营历史,包括诉讼纠纷、处罚情况等,招标人再在投标人自报基础上予以调查核实,并将其作为评分依据。不过,这种做法显然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评标轨道,以存在过往处罚和纠纷记录为由剥夺投标人的投标和中标资格并无法律依据,违背了《招投标法》规定的评标原则 。
但是,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依法有权以供应商存在违法记录为由拒绝供应商的报名和投标。因为《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供应商条件包括: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更多内容请下载保标APP


